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摘要: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从三个方面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从“三新”学习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第二,从两个“进一步确立”看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今天和大家分享三方面学习十九大精神的心得:第一,从“三新”学习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第二,从两个“进一步确立”看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一、从“三新”学习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
(一)新时代。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提法很重要,因为新时代意味着这个时代一定有非常重大的质的飞跃。
从历史的维度看,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能称得上新时代的时期不多,我认为夏、商、周时期能被称为新时代。为什么?因为夏之前的国家形制是部落联盟,领导人是择贤而传,到禹的时候,不再传贤而传子,天下变成“家天下”,说明进入了新时代,它意味着权力的集中程度更高,社会的整合能力更强。
下一个新时代是秦朝,因为秦朝进入了官僚政治时代。夏、商、周时期掌管国家权力的是王和王的亲戚,亲戚关系和王越近,在这个国家的权力越大。但到秦以后,官僚制度建立起来了,比如李斯,他不是秦始皇的亲戚,但他当了丞相。还有,夏、商、周是分封制,按照亲戚关系分封领地,在被分封的领地内的生产力和生产资料不直接和天子产生关系。到了秦朝形成了郡县制,任何人做郡守或者县令,都是受国家委任的,是皇帝委派的。更重要的是国内所有郡县的子民都是天子的子民,郡县的赋税都要上交国库。这又是一个重大的变化,秦朝又是一个新的时代。
从秦朝到清朝,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就没有新变化了吗?当然有变化,比如,科举制本身就意味着一个新的时代。科举制之前,国家主体是贵族时代,皇帝要与贵族一块掌握权力。到了唐高宗时,有个事件在《资治通鉴》中被记载下来,“他日,李入见,上问之曰:‘朕欲立武昭仪为后,遂良固执以为不可。遂良既顾命大臣,事当且已乎?’对曰:‘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上意遂决。”这一段说的是什么?说的是,一天,徐世勣进宫见唐高宗,唐高宗问他:“朕想要立武昭仪为皇后,褚遂良固执己见认为不可以。褚遂良既是顾命大臣,他反对,那么事情就应该停止吗?”徐世勣答道:“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又去问外人呢!”不要小看这个事件,它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开篇,贵族时代被真正意义上的官僚制度所取代了。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大的新时代里有小的新时代,但是绝不是每一年都是新时代。
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是一个简单的命题,它意味着当今社会出现了质的变化。这个质的变化是什么?我认为,第一,中国社会的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从1949年到现在有三个台阶。第一个台阶是站起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成立了,我们的政权是独立自主的政权。第二个台阶是富起来,改革开放引领中国富起来。现在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引领中国强起来,这是一个新的台阶。强和富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富是经济方面的话题,强是全方位的话题。我们先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台阶,叫强起来,追求的是全方位的发展。新时代首先意味着新台阶。
除此之外,新时代还意味着有了新矛盾。为什么新时代会有新矛盾?举个例子,我们在爬山的时候都有这个感觉,每上一个台阶眼界就扩大一些。每走一级会发现面临着不同的问题,爬山最初会面临着肌肉的问题,爬一会儿觉得腿上的劲不够使,这是第一个问题。再往上爬会发现刚才那个问题是小问题,现在是心肺功能不够使,越来越喘不上气来,心跳越来越快,心肺功能又是一个大障碍。其实进入一个新时代,迈上一个新台阶,必然意味着会产生新矛盾,面临新难题。这个新矛盾是什么?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既然有新矛盾,就有旧矛盾。在新矛盾提出之前,我们对那时的矛盾是这样表述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两个相比较,十九大报告中用美好生活需要取代了物质文化需要,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取代了落后的社会生产。为什么?因为时代变了。当初我们提出旧矛盾是在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上,现在我们提出新矛盾是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
那为什么从“物质文化需要”转变为“美好生活需要”?难道有了物质,有了精神,还不够吗?还真不够。美好生活涵盖的内容更广,除了物质、文化之外,还有生态、法治等内容。所以新矛盾是综合性的矛盾。
解决新矛盾是党的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伟大”——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四个伟大”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首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伟大梦想,要实现伟大梦想就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进行伟大斗争的过程也就是推进伟大事业的过程,伟大事业取得推进才能够渐渐实现伟大梦想。
如何理解建设伟大工程?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都要有人去领导,在中国领导社会向前发展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所以“四个伟大”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什么?我小时候学信天游体的诗歌,“羊群走路靠头羊,陕北起了共产党”。在整个羊群中,起决定性的是头羊,所以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是哪一个方面的建设,所以“四个伟大”之中以党的建设为最核心、最关键的一步,这也是党的新使命能否完成的一个落脚点。
(二)新理论。新时代必然伴随新理论。夏朝的新理论是宗法制。什么叫宗法制?嫡庶、五服制度、长幼秩序等这些都是宗法制的范畴。嫡庶大家很好理解,不多做解释。五服是什么?五种服祭,五种丧服,有怎样的丧服关系决定怎样的亲戚关系。五服就是建立宗法制的基础,只有把宗法体制建立起来,才知道互相的亲戚关系。所以夏商周最重要的新理论就是服祭制度或者说宗法制度。
到了秦朝,又进入一个新时代。秦朝最重要的理论建设是法家思想。秦朝是靠法家崛起的,但这个理论不成熟。这个理论什么时候成熟的?汉朝,汉朝讲儒法并重。法家奠定的是骨架,儒家灌注的是精神、血肉。当管理人的时候,汉朝还会体察到人的需求、人的情怀。所以儒法并重之后,整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理顺了,就一直沿用下来了。
对于个人的心灵建设方面,秦汉时期也取得了很重大的成果。叫儒道互补。儒家教人如何进,道家教人如何退。中国古代不是靠心理医生来维护人的心灵和谐的。但是中国古人的精神和谐程度在全世界是排在前面的。为什么?儒道互补。到唐朝后又加了一个元素——佛,这时人的精神就相对圆满了。
现在,中国又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的新理论是什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新理论一定有新内容。什么是新内容?“八个明确”和“十四条基本方略”就是新内容。“八个明确”和“十四条基本方略”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八个明确”是思想指引,“十四条基本方略”是具体落实。
“八个明确”要明确什么?十九大报告指出,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最后千条线索归于一个枢纽,这个枢纽是什么?党的建设。八个明确,最后要明确到党的建设这个问题上来;十四条基本方略最后也是落在党的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所以线索非常清晰,新时代这个话题最后的落脚点是党的建设。为什么?因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作用太大了。
那么新理论的伟大意义是什么?在于它明确了中国未来发展的路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必须坚定地信任它,用以指导长时期的社会主义实践。
(三)新目标。新目标是什么?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目标分两个阶段建设。我印象很深,当时讲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全场爆发出热烈掌声。因为这个目标让人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愿景和看得见的信仰。
二、从两个“进一步确立”看党的十九大报告
谈两点体会:第一,党的十九大进一步确立了党在中国的核心地位;第二,进一步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
为什么说进一步确立了党在中国的核心地位?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对于中国领土的完整居功至伟。中国共产党是长期执政党,长期执政党可以制定长期稳定的宏伟目标。那么党的使命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十九大报告有两处前后呼应特别好。报告一开头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主题。最后一段讲,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一首一尾衔接、呼应,哪一个都不能缺了另外一条而独立存在。党的初心是什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初心也是使命,这是一个公的问题。所以,最后落实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句话最早是在《礼记·礼运篇》中出现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勾勒了一个儒家最美好的社会理想。一旦“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都不用要了,因为礼是约束人的,约束各种不宜,到天下为公的境界,这个礼就没有意义了。“公天下”和“家天下”必然存在矛盾,一直到中国共产党出现“公天下”才落到实处,因为党的初心是一颗公心。
第二个话题,进一步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全党的核心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做了非常多的工作:第一,重塑伟大的党,重拾人民对党的信仰;第二,重塑伟大的军队;第三,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四,推动中国重返世界舞台中央;第五,拓展中国生存和发展空间;第六,重塑中国人自信心。
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单提传统文化是不行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很大的命题,是中国的根、魂,也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命题,因为党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当前,传统文化缺乏有效的梳理、剖析。其实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工作不是急着推出来,而是要先梳理、反思,然后再继承、传播。
什么样的传统文化可以传承下去?传统文化要能与当代生活接轨,并有助于引导未来,这样的传统文化才是好的。如果某个传统和今天格格不入,那它就不能再传承。因为文明的发展本身就是扬弃的过程。
哪些传统文化是值得梳理的?个人觉得,中国审美、中国智慧和中国道德都是值得梳理的。我把中国审美放在前头,因为美能导出德,而不是反过来。一个人要先懂美,才能梳理善的观念。比如,一个小孩知道花是美的,才会爱护花。如果一开始就认为这个花不美的话,就不可能自然而然地产生美的德行。所以美是一个先导话题。并且中国的审美是有其独特性的。比如,色彩、音韵、情调,包括价值、情感都有它美的地方。像中国的诗歌,一开始就要让小孩儿学那些漂亮的诗句,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里面就有颜色的搭配,很美。黄和绿搭配最娇艳,白和青搭配最干净,这就能让我们懂得,春天是既娇艳又干净的。讲中国审美就不能不提白瓷、青瓷,多么肃静的颜色,这就是中国审美。
中国音韵也是一样的。五音、七声、十二律,这是音乐的角度。文学的角度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就是中国的审美。格律诗本身就是一种音韵的起伏。杂言诗也一样,学《三字经》《弟子规》都可以稍微往后一点,先教小孩儿唐诗,“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教这些孩子以后就知道声音是这样搭配的,这是音韵。
再说情调,“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就是中国式的恋爱;“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中国式的离别。这些东西决定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占据非常独特的位置,塑造了中国人的人性、人情,所以中国审美是首先可以保留下来的,美是不需要剪裁的。
还有中国智慧。中国智慧有政治智慧,有人生智慧。当然还有中国道德。中国道德是先行式的道德,中国把道德放在非常核心的位置。西方认为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中国不需要上帝做前提,我们强调成贤成圣,中国人认为只要经过刻苦地学习、修为,人性就会越来越好,这是非常重要的道德前提。在这个前提下,我国古人把德行放在考核个人的第一位,这对于中国文明有序地发展非常重要。除了个人还有社会道德、天地道德。中国讲天人合一,认为人和天地化育的规律是融为一体的。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应该先梳理、整合,使之可以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从我党一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所有最重大的报告最后都落在青年身上,因为青年是未来,这也是我们党多年持续前行的重要原则,寄托于未来,寄托于青年。所以,最后用一句诗结尾:“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这句诗的意思是少年就应该有凌云之志,遇到任何挫折和困难都不应该就此迷茫叹息,而是要继续努力,只有这样才有光明未来。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