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
Leonurus artemisia (Laur.) S. Y. Hu
种名:益母草
拉丁学名:Leonurus artemisia (Laur.) S. Y. Hu
功效: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形态特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有于其上密生须根的主根。茎直立,通常高30-120厘米,钝四棱形,微具槽,有倒向糙伏毛,在节及棱上尤为密集,在基部有时近于无毛,多分枝,或仅于茎中部以上有能育的小枝条。叶轮廓变化很大,茎下部叶轮廓为卵形,基部宽楔形,掌状3裂,裂片呈长圆状菱形至卵圆形,通常长2.5-6厘米,宽1.5-4厘米,裂片上再分裂,上面绿色,有糙伏毛,叶脉稍下陷,下面淡绿色,被疏柔毛及腺点,叶脉突出,叶柄纤细,长2-3厘米,由于叶基下延而在上部略具翅,腹面具槽,背面圆形,被糙伏毛;茎中部叶轮廓为菱形,较小,通常分裂成3个或偶有多个长圆状线形的裂片,基部狭楔形,叶柄长0.5-2厘米;花序最上部的苞叶近于无柄,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12厘米,宽2-8毫米,全缘或具稀少牙齿。轮伞花序腋生,具8-15花,轮廓为圆球形,径2-2.5厘米,多数远离而组成长穗状花序;小苞片刺状,向上伸出,基部略弯曲,比萼筒短,长约5毫米,有贴生的微柔毛;花梗无。花萼管状钟形,长6-8毫米,外面有贴生微柔毛,内面于离基部1/3以上被微柔毛,5脉,显著,齿5,前2齿靠合,长约3毫米,后3齿较短,等长,长约2毫米,齿均宽三角形,先端刺尖。花冠粉红至淡紫红色,长1-1.2厘米,外面于伸出萼筒部分被柔毛,冠筒长约6毫米,等大,内面在离基部1/3处有近水平向的不明显鳞毛毛环,毛环在背面间断,其上部多少有鳞状毛,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内凹,长圆形,长约7毫米,宽4毫米,全缘,内面无毛,边缘具纤毛,下唇略短于上唇,内面在基部疏被鳞状毛,3裂,中裂片倒心形,先端微缺,边缘薄膜质,基部收缩,侧裂片卵圆形,细小。雄蕊4,均延伸至上唇片之下,平行,前对较长,花丝丝状,扁平,疏被鳞状毛,花药卵圆形,二室。花柱丝状,略超出于雄蕊而与上唇片等长,无毛,先端相等2浅裂,裂片钻形。花盘平顶。子房褐色,无毛。小坚果长圆状三棱形,长2.5毫米,顶端截平而略宽大,基部楔形,淡褐色,光滑。花期通常在6-9月,果期9-10月。
产地分布:全国各地有分布,生长于多种生境,尤以阳处为多,海拔可高达3400米。
功能用途:全草药用。可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疮疡肿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