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茵陈
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
种名:绵茵陈
拉丁名: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
功效:清热利湿;退利胆黄
形态特征:半灌木状草本,植株有浓烈的香气。主根明显木质,垂直或斜向下伸长;根茎直径5-8毫米,直立,稀少斜上展或横卧,常有细的营养枝。茎单生或少数,高40-120厘米或更长,红褐色或褐色,有不明显的纵棱,基部木质,上部分枝多,向上斜伸展;茎、枝初时密生灰白色或灰黄色绢质柔毛,后渐稀疏或脱落无毛。营养枝端有密集叶丛,基生叶密集着生,常成莲座状;基生叶、茎下部叶与营养枝叶两面均被棕黄色或灰黄色绢质柔毛,后期茎下部叶被毛脱落,叶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4(-5)厘米,宽1.5-3.5厘米,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每侧有裂片2-3(-4)枚,每裂片再3-5全裂,小裂片狭线形或狭线状披针形,通常细直,不弧曲,长5-10毫米,宽0.5-1.5(-2)毫米,叶柄长3-7毫米,花期上述叶均萎谢;中部叶宽卵形、近圆形或卵圆形,长2-3厘米,宽1.5-2.5厘米,(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小裂片狭线形或丝线形,通常细直、不弧曲,长8-12毫米,宽0.3-1毫米,近无毛,顶端微尖,基部裂片常半抱茎,近无叶柄;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5全裂或3全裂,基部裂片半抱茎。头状花序卵球形,稀近球形,多数,直径1.5-2毫米,有短梗及线形的小苞叶,在分枝的上端或小枝端偏向外侧生长,常排成复总状花序,并在茎上端组成大型、开展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外层总苞片草质,卵形或椭圆形,背面淡黄色,有绿色中肋,无毛,边膜质,中、内层总苞片椭圆形,近膜质或膜质;花序托小,凸起;雌花6-10朵,花冠狭管状或狭圆锥状,檐部具2(-3)裂齿,花柱细长,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尖锐;两性花3-7朵,不孕育,花冠管状,花药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圆钝,花柱短,上端棒状,2裂,不叉开,退化子房极小。瘦果长圆形或长卵形。花果期7-10月。
产地分布:产辽宁、河北、陕西(东部、南部)、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东部、南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及四川等;生于低海拔地区河岸、海岸附近的湿润沙地、路旁及低山坡地区。
功能用途:全草入药,用于黄疸尿少、湿温舒湿、湿疮瘙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