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护佑人才培育的摇篮——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转型发展扬优成势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澍青医专)创建于1984年,是河南省建校最早的一所民办专科院校。34年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立足河南、面向基层的办学定位,先后培养出了5万余名扎根基层、服务民众的卫生事业人才。他们中有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李武强,“全国美乡村医生”马云飞,“优秀青年志愿者”张体鹏,“最美路人”张楠等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党的十八大提出“健康中国”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国务院发出《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相关精神和要求后,学校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认为健康服务人才是我们民办医学院校责无旁贷的职责,我们要做“健康中原”建设的主力军,为河南更出彩做出新的贡献,即从2014年推出转型发展,至今已扬优成势。
定位创新引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政府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同时,加大改革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加快发展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健康服务业,以实现基本和非基本健康服务协同发展。健康服务贯穿人的生命从开始到终生全过程的预防、医疗、保健即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好全民的健康服务当务之急,尤其是民办医学院校体制机制灵活,更应紧跟国家的战略部署,顺势而为,由培养学术研究型的临床医务人才为主,转向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为主。专业建设,以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为方向,依托传统医学教育,走特色发展之路。提出在强化实践教学中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打造特色教育工程,积极探索以培养学生技术技能应用能力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正是践行办出特色的理念和服务基层定位,澍青医专创出了自己的品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获得国家财政资金支持的品牌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护理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老年护理、康复护理、母婴护理三个方向深受学生和社会的欢迎;药学专业的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医学技术系为“九州通”订单培养,有效厚植专业基础、精湛一技之长的项目化实施;第三证书(技术技能证书)的发放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更好地对应了社会的需求。省人社厅、民政厅、财政厅、教育厅四部门设立的健康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基地遴选,澍青医专是获得基地建设唯一的一所民办院校。
文化创新促进
澍青医专建校34年来积淀了丰厚的医学教育的文化基础,“以德为首,医德为魂,德术双馨”的育人理念贯穿于创建至今。创办人王树青先生在学校的创建伊始就提出“必须有高尚之医德,才能悟化出精湛之医术”,“尚品德、尊知识、比贡献、贱浮华”的校训深入人心,“艰苦奋斗,勇于拼博,崇尚医德,敬业奉献”的澍青精神催人奋进。
学校在传承发展中不断创新,大学生医德教育已成为河南省教育厅树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品牌。实干拼搏、奋斗精进是澍青人的发展本质,任何事情都突出一个干字。转型在实和干上下功夫,既出理念,更要实干,全员行动起来,每位职工都在思、谋、为。遵循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针,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建设和发展实际,紧扣内涵提升和特色彰显两大主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去落地、落实、落细,转型发展有思、有谋、有探索,环环紧扣,步步为营,精准发力,全员育人,在文明教师、文明学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干部,感动澍青人物的影响带动下,对标争优,转型发展成效逐步显现,沿着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预定的目标不断向前进。
教学创新推动
教学创新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教学改革为抓手,日常教学做规范,以特色教学出品牌,现代化教学出精品,教育教学督导出成效为目标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难处是教师。因此,教学创新关键是课程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改革的设计师是教师。
在专业建设方面,以健康服务人才培养为主线设置,形成其专业群;课程改革方面坚持的原则是:“把握统一标准,提炼核心知识,保证教学质量,选准特色定位,培养适用人才”。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搞教改,注重三大核心能力(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的培养,注重人才培养规格,统一知识技能要求,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动手能力培养,注重专业技能的熟悉和熟练入手能干。上述的原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因此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创新体现在四大改革上,即教学管理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改革。四项改革遵循一个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因此,我校的教育教学创新“141综合改革工程”,即一个人才培养方案、四项改革创新,打造一个特色教育工程。
(一)教学管理改革。教务理念确定为:规划、指导、协调、服务,做好教学人才培养规划;把控各专业教学内容(精选核心知识)及方法设计,指导好各部系教学创新项目的设定和实施,协调好各专业、部(系)之间教学工作的有效运转,服务好人才培养方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紧扣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拟定专业,教学大纲要求方法设计实施,总结认识教学改革的全过程。学校的教学工作委员会统筹把关教学改革的总体设计——顶层设计。
(二)教学内容改革。以培养学生三大核心能力为原则,各专业对学生基本知识技能的要求和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密切结合,进行模块化实施,即专业课程和社会服务能力课程,后者又分为专业应用课程、就业创业课程、思维学习能力等,核心知识精选,以管用、实用、能用、会用为原则,在此基础上努力打造双创空间。教学内容精练的原则:第一,专业的核心知识、各专业资格考试必备知识(岗位实用);第二,体现市场需求的基础课、专业课互相贯通有机结合;第三,模块化整合;第四,实教学项目化。
(三)教学方法改革。以不同模式呈现,根据任务驱动可实施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情景教学、探索教学、项目教学、信息化教学、顶岗实习等,以微课、慕课为抓手进行传统教学与信息化学深度融合,使现代化教学出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掌握核心知识,教学与教育研究相结合,使学生和教师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四)教学评价改革。教学评价以科学性、公平性、过程性、能力导向性为原则,改变重记忆轻思考,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重统一轻个性的认识和方法。坚持考核方案科学、考核形式多样、考核要素丰富合理、评分形式多元,如全过程性考核,笔试、口试、技术技能测试,报告类、总结类采用不同题材方式进行。由此,有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开展。14项特色教育项目如期实施,在不断探索的情况下,已组织三届全校性的大型技术技能展演,为1419名学生颁发了特色技能培训证书。澍青医专的健康服务人才培养的特色品牌打造已初见成效。
制度创新保障
(一)组织保障制度。学校建立教学工作委员会,全面审视把握指导全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规划(顶层设计),及各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案审查论证和实施过程中的指导。
(二)人才培养制度。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能力培养;树立牢固的转型发展理念,创造条件,培养历练其三大核心能力(学习能力、教学能力、创新能力),熟知四大教改工程(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原则和要求,将其贯通整个教改过程,并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打造好教师团队。能够积极探索学生最优接受知识的成长模式,为他们拟定好学习路线图。
(三)激励制度。将专业设置、专业核心知识确定文本计入工作量,以增量激励为主要原则和手段,推动教改工作的开展;以取得成效为主要方向,权责一致;以尊重和自爱为价值取向,开展教改评先活动;重奖教学改革标兵及教学改革标兵先进单位。
(四)条件保障制度。教育改革中,凡是经过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商定同意开展的教改项目,学校给予人力和物力上的大力支持和保障,提供必要的实验实训和校院、校室、校地合作平台,努力打造养老、医疗、康复产业高度融合的人才孵化器,保证其教改项目、特色教育工程的顺利实施。在修武建成了占地365亩、建筑面积达13万平方米,包括图书馆、四个中心(临床诊疗中心、康复治疗中心、护理保健中心、健康养护中心)及展览馆,以及学生宿舍、职工宿舍和专家公寓等大型健康服务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
由此,按照新时代培育经济社会需求的健康服务人才的标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径,它将使澍青医专在转型发展改革中上品牌,在健康服务人才培养方面占领一席之地,为河南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在全面建小康社会中河南更出彩做出新贡献。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