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思想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配置资源要素的枢纽、调节宏观经济的杠杆,金融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实体经济的兴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金融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指明了金融工作重点、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还对金融工作做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这些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是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也为我国金融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笔者结合多年的研究和思考,从以下六个方面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思想的丰富内涵和指导意义。
一、精准定位: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金融发挥着媒介交易、配置资源、发现价格、管理风险等重要功能,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改革发展是国家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金融业发展助推我国经济高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实施了以出口导向拉动的工业化、以投资驱动的城镇化、以生产效率提升带动的全球化为代表的经济战略,经济实现了持续 35 年的两位数高增长,并于 2010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支持,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
(二)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根基,金融则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没有金融“血液”的滋养,实体经济就会死气沉沉、了无生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他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经济健康发展”;“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定要把金融搞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金融工作和金融安全始终是高度重视的,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金融成为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
(三)金融创新具有引领和示范功能。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注重金融创新的积极作用。他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农村金融仍然是个老大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在体制机制顶层设计上下功夫,鼓励开展农民合作金融试点,建立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体系。要在规范运行、严格监管、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采取多种方式为农业发展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新型农民搞规模种养业,风险也加大了,农业保险一定要搞好,财政要支持农民参加保险”。他还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血脉通,增长才有力。我们要建立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创新投资和融资模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多元化融资体系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完善金融服务网络”。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金融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改革方向。
(四)金融能力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强大的金融能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得到各方面支持,特别是金融的助力,同时也对金融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问题导向:准确判断当前面临的金融风险
坚持问题导向贯穿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问题是开端,既是出发点,也是着眼点。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直面问题才能积极地解决问题。金融业存在问题显而易见。金融风险是金融业本身性质决定的,金融业链条长,市场信息不对称,价值实现过程曲折,又易受外部因素影响,还具有突发性、隐蔽性、传染性等特质。2017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尽管我国金融发展改革取得了重大成绩,但应清醒认识到,在当前金融领域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例如,虽然我国总体金融机构类型和数量不少,但金融服务总体仍然不够,特别是针对农村和小微企业的基层金融服务总体不足;银行、证券、保险业发展不协调,城乡、区域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总体金融结构仍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资本市场制度尚不完善,直接融资占比仍然偏低,宏观杠杆率高企的同时经济金融风险集中于银行体系;金融体制机制还不健全,金融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强,金融风险隐患还比较多,等等。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才能充分发挥金融效能。
(一)直面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和安全隐患。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金融风险,特别强调要格外小心、审慎管理金融风险。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5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整治金融乱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在中央政治局第40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了十个方面的金融安全隐患。从目前来看,我国面临着金融杠杆率和流动性风险高、信用风险高、影子银行风险高、违法犯罪风险高、房地产泡沫风险高、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高等现实情况。
(二)互联网金融领域中存在诸多的高风险。近些年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由于互联网金融业务更加复杂,产品的关联性和风险传染性更高,也更容易出现风险。一些企业打着互联网金融等幌子进行非法集资、金融诈骗,行为屡禁不止,少数机构违规违法操作,重大案件时有发生。许多互联网金融机构正在向三四线城市布局,而这些地区的金融监管相对薄弱,风险发生的概率增加。
(三)深刻剖析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和土壤。尽管多年来我国金融发展改革取得了重大成绩,但金融体系总体上仍不健全,金融发展与金融深化任务十分艰巨,金融体制改革与金融创新任重道远。如何提高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是推进金融改革的首要因素。关于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扩散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叠加的结果”。从周期性看,我国经济金融经过上一轮扩张期后,进入下行“清算”期。从结构性看,实体经济供需失衡,金融业内部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循环不畅。从体制性看,一些市场主体行为出现异化,道德风险明显上升,而金融监管很不适应。应对金融问题既要沉着冷静又要积极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金融形势是良好的,金融风险是可控的。同时,在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因素综合影响下,我国金融发展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必须冷静面对、积极处置,赢得主动。
三、牢记天职: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
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金融的本分。金融只有在为实体经济服务中才能实现自身持续健康发展。面对金融和实体经济结构性失衡、房地产泡沫、信用违约风险加大、资本外流仍在继续的严峻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要让金融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一)把握好经济和金融的关系至关重要。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改革的导向和原则,也是检验金融改革成效的标准和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经济健康发展。做好金融工作,保障金融安全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唯有把握好经济和金融的关系,才能让金融市场在保持稳定的同时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二)充分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效率是效能的集中反映,而市场是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资本市场的作用,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如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等等。长期以来,间接融资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居主导地位,直接融资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为此,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推进各领域改革,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总方向,也是金融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方向。
(三)金融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探索的结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基于中国实践的理论综合性集成创新,是中国经济和中国模式在新时期的一次探索性改革和调整,其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新时期的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阐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依据、深刻内涵、根本目的、工作要求和科学方法,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根本遵循。金融既可以在短期需求调控中发挥作用,也是长期结构调整和供给侧管理的关键环节。从需求端看,货币政策是短期需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金融体系创造货币、扩大货币供应量,可以促进消费、投资和出口增加,刺激经济增长。从供给侧看,健全的金融体系有助于增加资本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调整,进而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
四、守住底线: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等外部环境影响,以及过度金融创新带来杠杆高企,金融领域的风险隐患也有所增多。金融既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风险集中高发的领域,一旦发生系统性风险,就可能引发整体经济危机乃至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因而必须切实加强金融风险防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他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第一阶段会议上、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在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在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都强调要切实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要“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当前,我国金融风险集中表现在不良资产风险、流动性风险、债券违约风险、影子银行风险、外部冲击风险、房地产泡沫风险、政府债务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等八个方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核心,就是要处置一批风险点,防止风险由“点”扩散成“面”,酿成重大风险问题,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一)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极端重要性。做好金融风险防范,是保障经济安全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充分认识金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当作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并指出今后五年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防范,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
(二)要借鉴国际经验不断强化金融监管。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主要经济体都对其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主要做法有统筹监管系统重要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尤其是负责对这些金融机构的审慎管理;统筹监管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包括重要的支付系统、清算机构、金融资产登记托管机构等,维护金融基础设施稳健高效运行;统筹负责金融业综合统计,通过金融业全覆盖的数据收集,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稳定。这些做法都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三)金融监管的方向和重点。强化金融监管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加快建立符合现代金融特点、统筹协调监管、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同时指出要统筹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统筹监管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统筹负责金融业综合统计,确保金融系统良性运转,确保管理部门把住重点环节,确保风险防控耳聪目明,形成金融发展和监管强大合力,补齐监管短板,避免监管空白。决定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就是要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落实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职责,并强化监管问责,针对突出问题加强协调,强化综合监管,突出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
五、破解之策:坚定不移推进金融改革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而推进金融改革则是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加快,金融领域持续创新,金融体系复杂度、开放度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加快金融改革。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优化金融机构体系,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完善外汇市场体制机制,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健全保险市场功能,引导期货市场健康发展。多年来,我国主要是国际规则的跟随者和遵循者,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缺少话语权。随着我国金融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积极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有助于进一步放大我国的“金融稳定器”作用,增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性,构建新型全球经济稳定机制,形成全球金融安全网。
(一)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必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去数十年,国际经济力量对比深刻演变,而全球治理体系未能反映新格局,代表性和包容性很不够。全球产业布局在不断调整,新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日益形成,但贸易和投资规则未能跟上新形势,机制封闭化、规则碎片化十分突出。全球金融市场需要增强抗风险能力,不过全球金融治理机制未能适应新需求,难以有效化解国际金融市场频繁动荡、资产泡沫积聚等问题,因此国际经济金融治理亟待改变。
(二)改革国际金融治理的目标。目标是发挥效能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提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对于我国而言,参与全球治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服从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审时度势,努力抓住机遇,妥善应对挑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为我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三)改革国际金融治理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变革全球治理体制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金融组织切实反映国际格局的变化,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法治化,努力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针对二十国集团改革,他强调,要把二十国集团建设成稳定世界经济、构建国际金融安全网、改善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力量。
(四)亚投行在改善国际金融治理中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主要任务是为亚洲基础设施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将同域外现有多边开发银行合作,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亚洲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是在基础设施融资方面对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一个补充。亚投行的建立代表了各方团结合作共谋发展的愿望、决心和行动。亚投行同“一带一路”倡议相匹配,是惠泽各方的多赢之举,将同其他多边开发机构一道,为推进亚太经济融合和发展作出贡献。亚投行的成立是国际经济体系改革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也是近年来中国为推动全球金融治理“存量”和“增量”改革、提升新兴经济体话语权而努力的重要缩影。
六、金融效能:着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生态是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也是金融运行的基础条件。金融生态包括法律制度环境、市场体系的完善程度、社会信用体系、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强金融生态建设不仅有利于构建完善高效的金融体系,推动金融市场建设、信用建设和制度建设,完善金融运行基础,有效发挥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而且也为新常态下防范控制金融风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健全金融法治。因此,在深化金融改革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金融生态的重要作用,通过深化改革,强化金融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
(一)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法治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此后,“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的表述见诸习近平总书记的数次讲话中。他强调,要坚决整治严重干扰金融市场秩序的行为,严格规范金融市场交易行为,规范金融综合经营和产融结合,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强化金融机构防范风险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法治体系。金融法律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立法是保证金融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促进金融改革和巩固改革成果。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我国金融法制体系已基本建立。
(二)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他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五次会议上强调,要加快推进对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建设,有利于促使被执行人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决定的义务,提升司法公信力,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要建立健全跨部门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机制,明确限制项目内容,加强信息公开与共享,提高执行查控能力建设,完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完善党政机关支持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制度,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让失信者寸步难行。2016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37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对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既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又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下,国家发布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系列改革文件,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协调下,相关单位狠抓落实,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整体水平大幅提高,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只有始终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才能确保金融工作健康良性发展,才能确保金融改革发展正确方向,才能确保国家金融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加强制度化建设,完善定期研究金融发展战略、分析金融形势、决定金融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提高金融决策科学化水平。要增强党领导金融工作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金融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确保金融改革发展正确方向。要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国有金融机构领导人必须增强党的意识,党的领导要与国有金融机构公司法人治理相结合,促进形成良好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努力学习金融知识,熟悉金融业务,把握金融规律,既要学会用金融手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要学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强化监管意识,提高监管效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和顽强的意志品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引并激励全体中华儿女朝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阔步前进,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等有关金融工作的各项任务要求既明确具体,又极具前瞻性。我们要集中精力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思想,加强金融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和学术体系建设,尽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进一步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方案,展示中国形象。(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